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教务处 通知公告

关于举办2025年度校级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的通知

时间:2025-03-28   来源:教务处   作者:

  各学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我校课程思政和四新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创新发展,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不断激发课堂教学创新活力,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举办第六届河南省本科高校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的通知》(教办高〔2025〕90 号)文件要求,经研究,学校决定举办2025年度校级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推动教学创新 培养一流人才

  二、大赛目标

  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以赛促学、以赛促融”,充分发挥大赛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与“四新”建设深度融合,深化校企协同产教融合,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创新涉外人才培养双语教学路径,探索体育教学与健康素养培育融合,以一流教学打造“金课”示范标杆,实现课程思政育人成效、课堂教学数字化水平、产教协同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核心素养、体智协同育人成效“五个显著提升”。

  三、参赛对象

  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均可,参赛对象应满足以下条件:

  1.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学,为人师表,无师德师风、学术不端等问题;无政治、学习、科研和生活等违法违规违纪情况;近 5 学年内未出现过教学事故。

  2.普通本科高校(含军队院校)在职教师,主讲教师近 5 年须对所参赛的本科课程讲授 2 轮及以上。

  3.若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成员应包括 1 名主讲教师和不超过 3 名团队教师。

  4..鼓励高职称教师和高层次人才参赛。系(部)负责人应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参赛。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中原英才计划获得者,省特聘教授、省教学名师以个人身份或团队主讲教师身份参赛的,不受学校申报名额限制。

  5.鼓励青年教师以团队形式参赛。培养期内的省青年骨干教师,在国赛中获得名次的,视为获得省级及以上教科研奖励,在考核时予以认定。

  6.每名教师、每个团队只能参加一个小组的比赛。

  7.已获得往届大赛国赛一等奖的主讲教师不能再次参赛,已获得上届大赛国赛二、三等奖的主讲教师不能连续参赛。

  四、比赛分组

  大赛类比国赛形式,按照“四新”建设、基础课程、课程思政、产教融合等领域分组,设新工科组、新医科组、新农科组、新文科组、基础课程组、课程思政组、产教融合组 7 个大组;结合河南省工作安排,另设实验教学组、外语教学组、体育教学组 3组,共 10 个大组(以下简称第 1—10 组)。

  1.第 1—7 组与国赛对接,其中 1—6 组,每组下设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3 个小组。教师参赛小组组别划分以校赛报名时的职称为准。鼓励支持以下教师参赛:

  结合国家战略需求,鼓励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量子科技、储能技术、智能制造、数字经济(含区块链)、生物育种、智慧农业、智能医学工程、国际传播相关专业领域和耕读教育、全科医学、中医药经典、“理解当代中国”(外语专业)等相关课程的教师积极报名参赛。

  结合河南省区域发展战略导向,鼓励服务支撑河南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相关专业类、课程群的教师积极参赛;鼓励未来技术学院、特色行业学院、重点现代产业学院、鲲鹏产业学院、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和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的教师积极参赛。

  2.第 8—10 组为河南省自主增设的特色赛道,旨在推动实验实践教学创新、跨文化能力培养和体教融合改革,比赛具体安排和要求由大赛组委会另行通知。

  五、赛程安排

  

(一)学院初赛(4月10日前完成)

  省厅下达我校的推荐限额,第1-6组3个名额,第7组为1个名额。为此,各学院自行安排初赛,遴选推荐达标考核成绩优异且课堂表现优秀的教师参加校级比赛,各学院推荐限额1人,并对推荐教师提交的参赛材料进行初审。

  各学院要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作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发挥好课堂教学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的作用,夯实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为一线教师提供交流提高、展示风采的平台。要做好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广泛发动教师积极参与,为教师参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并对参赛内容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性进行把关。省教育厅将对获奖教师在申报省级教学改革项目、省级教学名师等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三)校赛(暂定4月17日)

  选聘专家根据评分标准,对参赛教师的提交的课程材料进行审查、教学设计创新汇报进行提问和打分,得出评审结果。

  如更改比赛时间,则另行通知。

  六、比赛内容及要求

  

(一)比赛内容

  比赛分为材料审核、教学设计创新汇报两个阶段,评分标准见附件1(第8-10组的具体要求另行通知)。

  1.材料审核(满分 60 分)

  (1)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或产教融合创新报告(以下简称创新成果报告)(20分)

  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应基于参赛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反思,体现课程教学的创新举措、过程与成效。聚焦教学实践的真实“问题”,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改革等,采用教学实验研究的范式解决教学问题,明确教学成效及其推广价值。

  课程思政创新报告应立足于学科专业的育人特点和要求,发现和解决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

  产教融合创新报告应密切围绕高校与社会或行业企业主动合作、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需求、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发展、组织模式创新与教学模式改革等产教融合方面的内容,以教学研究的范式,聚焦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协同办学的机制等,解决教学问题,明确教学成效及其推广价值。

  报告包括摘要、正文,字数不超过 4000 字。教学创新(或课程思政创新、产教融合创新)成果的支撑材料及目录详见附件2-2。

  (2)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及相关材料(40分)

  实录视频为参赛课程中两个 1 学时的完整教学实录,其中产教融合赛道需包含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具体要求详见附件3。与课堂教学实录视频配套相关材料包括:参赛课程的教学大纲、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内容对应的教案和课件,其中教学大纲主要包括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课时学分、学生对象、课程简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课程评价等。

  (3)如材料审核阶段分数未达到 51分(含 51 分), 不再进入下一阶段环节。

  2.现场评审(满分40 分)

  评审内容主要为教学设计创新汇报及提问交流。参赛教师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实践进行不超过 12 分钟的教学设计创新汇报,评审专家依据参赛教师的汇报进行8分钟的提问交流。。

  

四、工作要求

  1.参赛教师提交材料

  (1)申报书

  申报书样式详见附件2-1。

  (2)创新成果报告

  (3)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及相关材料

  (4)证明材料

  所有赛道参赛课程需以 PDF 格式上传教务系统中课程已完成学期的开设信息(包含课表、排课班次、人数、地点等信息截图),参赛课程名称须与教务系统中显示情况一致。

  产教融合赛道参赛课程还需提供由教务处出具的实践性教学学时占课程总学时比例不少于 30%的相关证明;行业企业参与参赛课程教学的相关证明,包括但不限于与参赛课程相关的人事聘任协议、产教融合项目合同、协同育人项目、产业学院等,签订时间在2 年及以上。

  (5)注意事项

  参赛教师(团队)提交的相关材料(申报书除外)和现场汇报环节中均不得出现参赛教师(团队)姓名、学校及院系名称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产教融合赛道行业企业信息不做硬性要求。

  2.学院推荐报送的材料及报送时限

  (1)校赛推荐汇总表(附件4)一式一份

  (2)参赛教师的申报材料一式五份

  (3)以上材料纸质版和电子版于4月10日15:00前报送金明大道校区综合楼9429丁老师处。

  

  附件:

        附件1:河南省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评分标准.pdf

        附件2-1:河南省本科高校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申报书.doc

        附件2-2:河南省本科高校教师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教学创新(课程思政创新、产教融合创新)成果支撑材料目录.doc

        附件3:河南省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标准.docx

        附件4:河南省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赛推荐汇总表.doc

        

  

  教务处       

  2025年3月28日